前幾天與幾個道友一起喝茶聊天,談到“道”是否可以見到的問題,有的說“道”是不可見的,只可以悟;又有人說“道”是可見的。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么“道”是否可以見到呢?太素根據自己多年修行的體會談談自己的見解,也請道友批評指正!
在修行當中經常提起的兩個字,想必道友都很熟悉,那就是“見道”,然而這個“見道”到底是見的什么樣的“道”呢?
上古時期,人的心性很純樸,普通人有緣遇見佛祖,七天可以證得阿羅漢果位。而同樣是圣人的老子和孔子,甚至歷史上很多沒有留下姓名的大德,他們教育人的方式,就是讓你直接“見道”!因為他們有這個能力!“見道”后才開始起修,因為有了信心,發(fā)起了正心正念,心不退轉,才更加容易成就!而這個“見道”是和個人的心性有關的,現代的人想要“見道”只有通過自己的修行,明心見性后方才能夠“見道”。為什么古人容易“見道”,而現代人卻不容易“見道”呢?是古人比現代人聰明嗎?非也!其實,現代人比古人更加“聰明”,所謂的科學技術也更加的發(fā)達,日新月異的創(chuàng)新也讓人更加的眼花繚亂,讓人不能夠自持,心隨外物所轉,沒有了自己的本我,為了追求物欲和高品質的生活,拼命的工作掙錢,甚至采取違背良知和法律的手段,不顧一切的攫取,到頭來卻發(fā)現自己所追求的東西讓自己心不能安!于是,我們看到,有些億萬富豪令人無法理解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去的富豪們在人們的惋惜和羨慕聲中漸漸被遺忘,而隨后的人們如飛蛾撲火般,依然前仆后繼的追逐著讓他們著迷的金錢和物欲。到底什么才是我們需要的人生?千百年來,這個問題始終纏繞著我們,但是,總是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yōu)榱俗非笞约盒哪恐械睦硐,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著,這類人我們把他們成為修行者!
修行者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種自在灑脫,不受任何約束,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生!“做自己的主人”是他們的信念,無論吃多少苦,歷盡多少磨難,他們都會忍受!無數的前輩大德,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切是可以做到的,“還原本我,返璞歸真,掌握命運”!
“見道”并不難,“明心見性”也不難,難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一切外物都是我們心元意識的投影,而這樣的投影在宇宙當中數不勝數,如果你認為這就是真實的世界,那就錯了!只有當你找到自己的本心,你看到的這個世界才是真實的,因為你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那么一切的外緣皆隨著你的心性轉變,“境隨心轉,相由心生”。沒有找到本心,所見皆為假相,無有真實!
“見道”在哪里見?就在自己身邊,就在生活當中,我們每一個人每天就生活在“道”中,而自己卻不知道!照顧好家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怨天尤人,不攀比,不眼紅,孝敬老人,踏踏實實的生活,你就會“見道”!很奇怪嗎?一點都不!你真做好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定會“見道”!太素認識一個道友,和妻子離婚,辭別年邁的雙親,發(fā)心修道,到處尋訪明師,歷盡艱辛,結果仍然一無所獲,很是沮喪,和太素述說了心里的苦悶,太素和他說:“你這樣找一輩子都沒有用!”他非常奇怪,問我為什么?我和他說:“你的心性太差,連身邊最親近的大菩薩都沒有看到,外面的高人師父就更加不可能看到!”他覺得不理解,我說:“你的父母親就是大菩薩,他們對你只有付出的心,希望你一生都幸福快樂,從來就沒有想到從你這里得到任何的回報!這就是大菩薩的心!而你連他們都沒有照顧好,怎么可能遇見高人?中國的儒釋道三教,第一條都是要人孝敬父母,照顧好家人,你做到了嗎?修行人都說師父如父母,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照顧,尊敬師父可能嗎?我是不相信這樣的人能夠尊敬師父!更不相信這樣的人會有任何成就!”而這位道友的一句話更加的讓我頭暈!他又問我:“如果我的父母比我活的長,我要是死在他們前面,豈不是今生修行無望?”各位道友,請問這樣自私狹隘的心胸,能夠成就嗎?對自己的父母都是這樣的心態(tài),會有哪個師父愿意教他嗎?太素聽后感到真是無語!道友們可以用這個例子照照自己,自己是否也和他一樣的自私呢?不要口口聲聲說要渡天下眾生,大妄語!先把家人照顧好再說吧!
我們忽略了身邊真實的存在,到處去追尋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認為那才是“道”,真正的東西,在經典當中已經明明白白的寫出來了,可是大家都不相信。就像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每天在你身邊走來走去,你不會覺得有什么異常,一旦有一天你忽然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已經比你高的時候,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半的時間。“道”不在師父的身上,也不在書里,在自己的心里,所有的東西都是從我們的自性里生發(fā)出來的,不要迷信那些自我吹噓的所謂高人,江湖八門當中的“火門”就是專門吃這碗飯的,也有千年的傳承,呵呵,真不簡單!抗戰(zhàn)時期在四川出現的所謂劍仙,騙了很多的國民黨高官的錢財,逃之夭夭,在當時傳為笑柄!
“處處皆佛法,句句有禪意”,認真的生活吧,仔細的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這都是“道”!佛家所有的大菩薩都是由“情”入手,有“情”才能入道、悟道,要想有高的成就,就要明白“情”不會障礙你的修行,反而是你的助緣,同體大悲之情皆從此“情”而出!
正所謂:“明心見性方見道,漫漫長路才起步,海闊天空任遨游,始知人生不虛度!
太素2011年9月6日下午寫于清音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