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婷婷在线,亚洲精品日韩欧美,欧美一级午夜,麻豆日韩精品,午夜不卡视频,天天都色,亚洲第一区国产精品

主題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德經(jīng)白話對照

13 / 4740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0 回帖獎勵 |閱讀模式

上 篇    道  經(jīng)
    
  (原 文)       (譯 文)

     一          一
道,可道也,          道,可以認(rèn)知、可以表述的,
非恒道也。         (都)不是永恒的(完整的)道啊。
名,可名也,          名,可以命名的,
非恒名也。     不是永恒的(完整確切的)名啊。
無名,       天地未成形的狀態(tài)(無名無形),
萬物之始也;    是天地萬物的開始;
有名,       萬物本原的命名(有名有形),
萬物之母也!   是生育萬物的根源。
故恒無欲也,    所以經(jīng)常從無目的、無拘束、無局限的狀態(tài),
以觀其眇;     用以觀察“道”無名無形的微妙;
恒有欲也,           經(jīng)常從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狀態(tài),
以觀其所噭。        用以觀察“道”有名有形所處的端倪(邊際)。
兩者同出,           無名無形、有名有形都來源于道,
異名同謂。         (它們)是“道”的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和境界、指的是同一個真理。
玄之又玄,           深奧啊,神妙啊,
眾眇之門。           這是洞察宇宙間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二            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ㄓ茫┨煜氯硕贾赖拿雷鳛槊赖臉(biāo)準(zhǔn),
(斯)惡已;      (這本身)已經(jīng)是惡了;
皆知善,       。ㄓ锰煜氯耍┒贾赖纳谱鳛樯频臉(biāo)準(zhǔn),
斯不善矣!                這已經(jīng)是不善了啊。
有、無之相生也,                 有與無的相并而生,
難、易之相成也,                 難與易的相互成就,
長、短之相刑也,                 長與短的相互對比, 
高、下之相盈也,                 高與低的相互充實,
音、聲之相和也,                 音節(jié)與旋律的相互唱和,
先、后之相隨,                    先與后的相互追隨,
恒也。                                 (都是)永恒普遍的啊。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      所以圣人用無為(順應(yīng)自然)的觀點(方式)處理世事,
行不言之教。                     施行不發(fā)號施令的德政教化。
萬物作而弗始也,              讓萬物自行發(fā)展而并不創(chuàng)始,
為而弗志也,                        任其自為而不施加自己的意志,
成功而弗居也。      功成業(yè)就而不去占據(jù)啊。
夫唯弗居,                         正是因為不去占據(jù)(功名),
是以弗去。                         所以才永遠(yuǎn)不會失去(功名)。


    三                      三
不上賢,                          不崇尚有德才名聲的人(地位高的人),
使民不爭。                       使老百姓不去爭名(爭地位)。
不貴難得之貨,               不貴重難得的奇珍異寶
使民不為盜。                   使老百姓不去做盜竊的事
不見可欲,                       不顯耀可以引起貪心的事物,
使民不為亂。                   使老百姓不去做擾亂社會的事。
是以圣人之治也,            所以圣人的治理準(zhǔn)則是,
虛其心,                           排空人們(投機取巧)的心智,
實其腹;                           充實人們的肚子(衣食住行)
弱其志,                           削弱人們(爭名奪利)的志向,
強其骨。                           強健人們的筋骨。
恒使民無知、無欲也。    永遠(yuǎn)使老百姓沒有投機取巧的智慧、沒有爭名奪利的欲望。
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使那些即使是聰明的人也不敢做、不去做罷了,
則無不治矣。                   那么天下就不可能不得到治理了。


    四                    四
道沖,        道是空虛的(流動的),
而用之又弗盈也。   而使用起來卻沒有窮盡。
淵呵!                深邃!
似萬物之宗。          好象是萬物的根本。
銼其兌,             (按道行事可以)折斷主觀意識與客觀事物內(nèi)在
                          規(guī)律間不一致的鋒芒,
解其紛,              拆解感官反映與客觀事物表象間的糾紛,
和其光,              將主觀意識與客觀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調(diào)和一致,
同其塵。              將感官反映與客觀事物的表象統(tǒng)一起來。
湛呵!                幽隱的很。
似或存。            (他看起來)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
吾不知其誰之子,      我不知道它是從哪里產(chǎn)生的,
象帝之先。            在存在萬物的法象締結(jié)之前就有它了。


    五                     五
天地不仁,             天地?zé)o所謂仁慈,
以萬物為芻狗。         對待萬物如同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樣,任憑
                           萬物自生自滅。
圣人不仁,             圣人無所謂仁慈,
以百姓為芻狗。         對待百姓如同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樣,任憑
                           百姓自生自滅。
天地之間,             天與地之間,
其猶橐龠乎?           它不就象個風(fēng)箱的皮囊嗎?
虛而不淈,             空虛而沒有窮盡,
動而俞出。             愈鼓動風(fēng)就愈多地生出。
多聞數(shù)窮,             再多地增加見識其數(shù)也會窮盡,
不若守于中。           不若保持在適中(無過無不及)的狀態(tài)。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沙發(fā)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2

(原文)                  (譯文)
    
    六                        六
浴神不死,                生天地養(yǎng)萬物的道是永恒長存的,
是謂玄牝。                這就是所說的孳生萬物的太陰神母。
玄牝之門,                太陰神母的生育之門,
是謂天地之根。            就是被稱作天地化育的根源。
緜緜呵若存,              連綿不斷啊,它就是這樣地存在,
用之不堇。                使用起來無窮無盡。


     七                        七
天長,地久。               天長生,地永久。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     天地之所以能夠長生而且永久的原因,
以其不自生也,             是因為它們不是為了自己生存(而是自
                               然地運行)啊,
故能長生。                 所以能夠長久地生存。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    因此圣人謙讓、退身于后反而在眾人中領(lǐng)先,
外其身而身存!  。ㄉ狸P(guān)頭)置自身于度外反而保全自身生存。
不以其無私輿?            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
故能成其私。              所以反而能夠成就他自身的私利。


  八              八                                                
上善似水。            最高層次的(形而上層次的)善就象水一樣。
水善,        水具有種種美德,
利萬物而有靜,     (它滋潤萬物)有利于萬物生成卻不和萬物
                          相爭而保持平靜,
居眾人之所惡,    處在眾人都厭惡的低下的地方,
故幾于道矣!     所以(水的本性)接近于“道”啊。
居善地,      (善人)居住之處象水一樣順應(yīng)自然地選擇地方,
心善淵,              心胸象深淵一樣順應(yīng)自然地保持平靜,
言善信,              說話象水一樣堵止開流,善于尊守信用,
正善治,              理政治國象水一樣,善于凈化污穢,
事善能,              處事象水一樣,隨物成形善于發(fā)揮才能,
動善時。              行動象水一樣涸溢隨時,自然順應(yīng)天時。
夫唯不爭,            正是因為不與人爭,
故無尤。              所以不會招至怨恨。


    九                     九
持而盈之,             把持(執(zhí)掌)積累而達(dá)到滿盈,
不若其已。             不若適可而止。
揣而銳之  ,           打磨而使之尖銳,
不可長葆也。           銳利也不可能保持長久。
金玉盈室,             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也。           不可能長期守住啊。
貴富而嬌,             富貴而嬌縱,
自遺咎也。             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災(zāi)害啊。
功遂身退,             成功了而退身于后,
天之道也。           (是)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啊。


十                         十
戴營魄抱一,       (人的)精神與形體合一,
能毋離乎?                 能夠不分離嗎?
槫氣至柔,                 團(tuán)聚精氣達(dá)到柔順,
能嬰兒乎?                 能象嬰兒那樣嗎?
脩除玄監(jiān),                 洗清雜念、澄潔那幽深明澈的心靈,
能毋疵乎?                 能沒有一點缺點嗎?
愛民栝國,                 關(guān)愛百姓治理國家,
能毋以知乎?               能不用聰明才智嗎?
天門啟闔,                 人生存在萬物自然運動變化之中,
能為雌乎?                 能夠做到寧靜柔弱嗎?
明白四達(dá),                 明白事理通達(dá)四方,
能毋為知乎?               能夠不依賴智慧(知識)嗎?
生之,畜之,               生長萬物,養(yǎng)育萬物,
生而弗有,                 生長萬物而不占有,
長而弗宰,                 滋養(yǎng)萬物而不主宰,
是謂玄德。                 這就叫做自然無為、潛蓄而不著于
                               外的德性。


十一                       十一
卅輻同一轂,               三十根輻條集中在車轂的周圍,
當(dāng)其無有,                 正是由于它拱起一個空殼,
車之用也。                 所以才成就車的用處啊。
然埴而為器,               烘燒粘土制作器皿,
當(dāng)其無有,                 正是由于它的中心是空的,
埴器之用也。               所以才有容器的作用啊。
鑿戶牖,                   開鑿門窗建造房屋,
當(dāng)其無有,                 正是由于它的中間是空的,
室之用也。                 所以才有了房屋的用處啊。
故有之以為利,             總之,有(實在的事物)可以對人們有利,
無之以為用。               無(空虛的事物)也可以被人們利用。


    十二                     十二
五色使人目盲,           色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
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     騎馬奔馳野外游獵誘使人心發(fā)狂。
難得之貨使人行之方,     稀有難得的奇珍異寶誘使人的行為出現(xiàn)差失,
五味使人之口爽,         過多的美味佳肴令人口味難分,
五音使人之耳聾。         過多的音樂喧囂令人耳音難辯。
是以圣人之治也,         所以圣人的治理準(zhǔn)則是,
為腹不為目。             注重充實肚子(衣食住行)而不追求聲色悅目。
                       (注重實際效果而不追求美好的虛名) 
故去羆取此。         所以放棄彼(聲色物欲)而選取此(平靜溫飽)
                   (所以應(yīng)當(dāng)舍棄美好的虛名而選取有實效的結(jié)果)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板凳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3

十三                    十三
寵辱若驚,              受到尊寵或污辱以致于為它擔(dān)驚受怕,
貴大患若身。            重視大的憂患就象重視自身一樣。
何謂寵辱若驚?          為什么說受到尊寵或污辱都感到驚恐呢?
寵之為下也,            因為被尊寵的人處在等級低下的地位,
得之若驚,              得到尊寵他感到驚恐,
失之若驚,              失去尊寵(或受到污辱)他感到驚恐,
是謂寵辱若驚。          這就叫做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什么叫做重視大的憂患就象重視自身一樣?
吾所以有大患者,        我之所以有大的憂患,
為吾有身也,            是因為我有這個身體,
及吾無身,              等到我沒有這個身體時,
有何患?                我還有什么禍患(憂患)呢?
故貴為身于為天下,      所以崇尚獻(xiàn)身于治理天下的人,
若可以托天下矣;        那才可以將天下托付給他呀,
愛以身為天下,          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
女何以寄天下?          你憑什么可以將天下托付給他呢?


    十四                       十四
視之而弗見,               看它而看不見,
名之曰微。                 稱名它為“微”(無形)。
聽之而弗聞,               聽它而聽不到,
名之曰希。                 稱名它為“!保o聲)。
捪之而弗得,               捉摸它而捉摸不到,
名之曰夷。                 稱名它為“夷”(無跡)。
三者不可至計,             這三種現(xiàn)象難以窮究,
故混而為一。               因此混合而為“一”。
一者,                   “一”這個東西,
其上不皦,                 它形而上的一面不明白,
其下不忽。                 它形而下的一面不分明。
尋尋呵!                   連綿不斷!
不可名也,                 難以形容命名,
復(fù)歸于無物。               回復(fù)歸于(抽象的)沒有物體的虛無狀態(tài)。 
是謂無狀之狀,              這就叫做沒有形狀的形狀,
無物之象。                 沒有具體物的物象。
是謂忽望。                 這就叫做“恍惚”。
隨而不見其后,             隨后追上去見不到它的尾,
迎而不見其首。             向前迎上去見不到它的頭。
執(zhí)今之道,                 把握現(xiàn)今的“道”(規(guī)律),
以御今之有,               用它來駕馭現(xiàn)存的事物,
以知古始,                 用它來了解遠(yuǎn)古的起源,
是謂道紀(jì)。                 這就叫做“道”的規(guī)律。


    十五                           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                 古代那些善于運用“道”的人,
微眇玄達(dá),                     見解微妙而深遠(yuǎn)通達(dá),
深不可志。                    (其心靈)深遠(yuǎn)的無法記述。
夫唯不可志,                   正是因為無法記述,
故強為之容,                   所以只能免強加以形容,
曰:與呵!                     稱之為:小心謹(jǐn)慎啊!
其若冬涉水。                   他就象在嚴(yán)冬趟水過河。
酉呵!                         疑慮謀劃!
其若畏四鄰。                   他就象提防四方的鄰國來圍攻。
嚴(yán)呵!                         嚴(yán)肅莊重!
其若客。                       他就象做客人一樣。
渙呵!                         離散無羈。
其若凌澤。                     他仿佛正在溶化的冰。
沌呵!                         敦厚樸實啊!
其若樸。                       他就象未經(jīng)雕琢的素木。
湷呵!                         混厚深沉啊!
其若濁。                       他就象江河的渾水一樣。
曠呵!                         曠達(dá)開朗!
其若浴。                       他就象空曠的山谷一樣。
濁而靜之,                     渾濁的水讓它靜下來,
徐清。                         慢慢就會澄清。
安以動之,                     安靜的東西讓它動起來,
徐生。                         慢慢地就會產(chǎn)生變化。
葆此道者不欲盈,               保持這種“道”的人不貪求滿足,
夫唯不欲盈,                   正是因為不貪求滿足,
是以能敝而不成。               所以才能不斷地從陳舊中創(chuàng)新而永遠(yuǎn)
                                   不會窮盡。
十六                     十六 
致虛, 極也。      進(jìn)入虛無之境,達(dá)到物我兩無的中極(極端)啊。
守靜,督也。       安守沉靜,達(dá)到物我難分的厚重切實之中啊。
萬物旁作,          萬物普遍自由生長發(fā)展,
吾以觀其復(fù)也。   我從而觀察它們的往復(fù)循環(huán)啊。
天物云云,          天下萬物品類自然變化蕓蕓總總,
各復(fù)歸于其根,各自最終都要返還到它們的本原(于生俱來的局限之內(nèi)),
曰靜。                 叫做“靜”。
靜,是謂復(fù)命。   靜,就叫做回到自己生命的局限范圍之內(nèi)。
復(fù)命,                 回到自己生命的局限范圍之內(nèi),
常也。                 是“常”(永恒普遍的自然規(guī)律)啊。
知常,                 能識知“!保ㄓ篮闫毡榈淖匀灰(guī)律), 
明也,                 是聰慧、明察啊,
不知常,妄。      不能識知“!保ㄓ篮闫毡榈淖匀灰(guī)律),是
                           昏庸愚昧(迷蒙不清)。
妄作,兇。          昏庸愚昧(迷蒙不清)而輕舉妄動,(必定
                                 有)兇險。
知常,容。         識知“!保ㄓ篮闫毡榈淖匀灰(guī)律),才有
                           規(guī)律、準(zhǔn)則。
容乃公,             遵循規(guī)律、準(zhǔn)則才能公正、共同、和諧,
公乃王,             公正、共同、和諧才能興旺,
王乃天,             興旺就順天理,
天乃道,             順天理就符合“道”(自然規(guī)律),
道乃久,             符合“道”(自然規(guī)律)就能長久,
沒身不殆。         終身不會遇到危險(失。。


    十七                     十七
大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領(lǐng)導(dǎo)者,下面的老百姓只覺察其存在,
其次親譽之,         次一等的領(lǐng)導(dǎo)者,人們親近、贊美他,
其次畏之,            再次一等的領(lǐng)導(dǎo)者,人們畏懼他,
其下侮之。            最差的領(lǐng)導(dǎo)者,人們輕視、侮辱他。
信不足,                實在(的東西)不夠多,
案有不信。            于是老百姓才自然不相信他。
猷呵!               (最好的)君主悠然而慎于出言!
其貴言也,            他貴重自己的言語(不輕易發(fā)號施令)啊,
成功遂事,            功成了、事遂了,
而百姓謂我自然。  而老百姓都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而老百姓都認(rèn)為我的管理辦法符合自然的原則。)

    十八                    十八
故大道廢,           因為大道廢棄了,
案有仁義。           才有了(提倡)“仁義”。
智慧出,              聰明智慧(逐權(quán)奪利、投機取巧的心機)出現(xiàn)了,
案有大偽。           才有了狡詐和虛偽。
六親不和,           家庭六親之間不和睦了,
案有孝慈。           才需要推崇孝慈。
邦家昏亂,           國家昏亂了,
案有貞臣。           才出現(xiàn)貞節(jié)、忠誠之臣。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地板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4

十九                       十九
絕圣棄知,             遠(yuǎn)離高高在上的專制頭子、拋棄逐權(quán)奪利的智慧,
民利百倍。             老百姓的福利會增加百倍。
絕仁棄義,             遠(yuǎn)離虛仁、拋棄假義,
民復(fù)孝慈。             老百姓才能恢復(fù)孝慈的天性。
絕巧棄利,             遠(yuǎn)離投機取巧、拋棄逐權(quán)奪利,
盜賊無有。             盜賊就不會有了。
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   這三句話,僅僅寫成文字還不夠,
故令之有所屬,           所以要讓老百姓的認(rèn)識有所歸屬,
見素抱樸,                外表呈現(xiàn)純潔、內(nèi)心保持質(zhì)樸,
少私寡欲。               減少私心、減少欲望。
絕學(xué)無憂。               遠(yuǎn)離(虛仁假義、自以為是的)自上而下的
                             教化自然就沒有憂慮。


    二十                       二十
唯與呵,                  應(yīng)諾與呵斥,
其相去幾何?           它們相差的才有多遠(yuǎn)?
美與惡,                  美善與丑惡,
其相去何若?           它們相差的又怎么樣?
人之所畏,               人們所畏懼的(把人分成尊卑等級的專制制度),
亦不可以不畏人。     它也不可能使人不畏懼。
望呵!其未央才!     遠(yuǎn)望!這其中的道理惘然而沒有邊際啊!
眾人熙熙,               眾人都興高彩烈,
若饗于大牢,            好象在分享祭祀大會的美餐,
而春登臺。               好象春日(跟隨君王)登臨樓臺(遠(yuǎn)眺美景)。
我泊焉未兆,            唯獨我淡泊恬靜對周圍的環(huán)境無動于衷,
若嬰兒未咳。            就好象剛出生的嬰兒還不會笑。
纍呵!                       心有牽掛!
如無所歸。                仿佛找不到歸宿。
眾人皆有余,             眾人都富足有余,
我獨遺。                   而我卻好象獨自有所遺失。
我愚人之心也,           我愚人的心靈啊,
惷惷呵!                   騷亂。
鬻人昭昭                   世俗之人都那么清醒、明白,
我獨若昏呵!            我獨自一人就好象昏昏沉沉!
鬻人察察,                世俗之人都那么明辨、清楚,
我獨閔閔呵!            我獨自一人思緒紛亂、憂愁!
惚呵!其若海。         難以捉摸啊!它就象大海一樣。
望呵!其若無止。      隱約不清!它就象沒有止境。
眾皆有以,                 眾人都有所作為,
我獨頑以俚。             只有我冥頑不化而且鄙陋。
                       (我獨自一人頑強地探索而且鍥而不舍。)
吾欲獨異于人,         我只想和別人不一樣,
而貴食母。               是因為我以得“道”(認(rèn)識事物的根本)為貴。
二十一                    二十一
孔德之容,               廣義的德所呈現(xiàn)的形態(tài),
唯道是從。               它只有跟從于“道”。
道之物,                 道這個東西,
唯望唯惚。               只是恍恍惚惚似虛若有。
惚呵!望呵!             模糊不清啊!隱約不明啊!
中有象呵!               其中有形象。
望呵!惚呵!             隱約不明啊!模糊不清。
中有物呵!               其中有實物!
幽呵!冥呵!             幽深!暗遠(yuǎn)!
中有清呵!               其中有“精”(事物的本質(zhì))!
其清甚真,               這“精”(事物的本質(zhì))很真切,
其中有信。               其中包含有可以得到驗證的實在的內(nèi)容。
自今及古,               從現(xiàn)今上朔到遠(yuǎn)古,
其名不去,               它的名子不能廢去,
以順眾父。               而是遵循著萬物的萌生(發(fā)端)。
吾何以知眾父之然?       我憑什么知道萬物發(fā)端的狀態(tài)呢?
以此。                   就是根據(jù)“道”。


    二十二                 二十二
炊者不立,             自我吹噓的人他的名聲樹立不起來,
自視者不章,           自我顯現(xiàn)的人不能顯揚,
自見者不明,           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見事理,
自伐者無功,           自我夸耀的人顯不出功勞,
自矜者不長。           自尊自大的人不能當(dāng)首領(lǐng)。
其在道也,             以上這些行為從道的角度來看,
曰:余食贅行。         只能叫做:像剩飯的贅瘤一樣丑陋。
物或惡之,             大眾也都厭惡它,
故有欲者弗居。         所以有道的人(追求上進(jìn)的人)決不會這樣做。


    二十三                         二十三
曲則全,                       耐得住曲折(考驗)的才能夠保全,
枉則正,                       向反方向彎曲它才能使它不偏不斜,
洼則盈,                       低洼了才能積滿,
敝則新,                       破舊了才能出嶄新,
少則得,                       少取反而有得,
多則惑。                       貪多就出現(xiàn)迷惑。
是以圣人執(zhí)一為天下牧。         所以圣人嚴(yán)守“道”行事,是為了治
                                   理天下。
不自視故章,                   不自我顯現(xiàn)所以才能顯揚,
不自見故明,                   不自以為是所以才能明見事理,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有功,
弗矜故能長。                   不自尊自大所以才能做首領(lǐng)。
夫唯不爭,                     正是因為不與人爭,
故莫能與之爭。                 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相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               古代所說的“耐的住曲折(考驗)的
                                   才能夠保全”這句話,
幾語才!                       是與此意義相近的話啊!
誠全歸之。                     確實能把保全的效驗歸于順應(yīng)自然而
                                   為的“道”。


    二十四                   二十四
希言自然。               無法用語言去(準(zhǔn)確無誤地)描述自然法則。
飄風(fēng)不冬朝,     (就象)狂風(fēng)不會刮一個早晨不停,
暴雨不冬日。             暴雨不會下一整天而不止。
孰為此?                 是誰使它們這樣呢?
天地而弗能久,           天地尚不能使它們持久,
有兄於人乎!             又何況于人事呢!
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     所以做事情順從于道的與道相同,
德者同於德,             追隨于德的就和德相同,
失者同於失。             追隨于失的就與失相同。
同於德者,               與德相同的人,
道亦德之。               它的道也就是德。
同於失者,               與失相同的人,
道亦失之。               它的道也就是失。


    二十五                          二十五
有物昆成,                      有一種東西渾然而成,
先天地生。                      它先于天地而生。
蕭呵!蓼呵!                    無拘無束。¢L大無邊!
獨立而不改,                    獨自存在而永恒不變,
可以為天地母。                  它可看作是天地萬物的母親。
吾未知其名,                    我不知道它的名子叫什么,
字之曰道。                      用文字記述它叫做“道”。
                              (只能把它記作“道”)。
吾強為之名曰大,                我免強為它起個名子叫做“大” ,
大曰逝,                        廣大無邊可稱為運行不止,
逝曰遠(yuǎn),                        運行不止可稱為遙遠(yuǎn),
遠(yuǎn)曰反。                        遙遠(yuǎn)可稱為返回它的本原。
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人)也大。
國中有四大,                    國家(宇宙)中有此四大,
而王(人)居一焉。              而君王(人)只是處于其中之一的呵。
人法地,                        人效法地,
地法天,                        地效法天,
天法道,                        天效法道,
道法自然。                      道效法自然。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5#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5

二十六                       二十六
重為輕根,                   重是輕的根本,
靜為躁君,                   靜是動的主宰,
是以君子冬日行,             所以君子終日在外旅行,
不離其輜重。                 不離開它的輜重。
唯有環(huán)官,                   雖然有高聳的樓觀,
燕處則昭若。                 安然居住卻超然于外(不沉溺在里面)。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 為什么身為萬乘大國的君王,而因自身輕
                                 率浮躁讓天下的人輕視呢?
輕則失本,                   輕率就會喪失根基,
躁則失君。                   浮躁妄動就會喪失主宰。


    二十七                    二十七
善行者無轍跡,           善于行路的人不留下轍跡,
善言者無瑕謫,           善于言談的人不會留下瑕疵讓人指謫,
善數(shù)者不以籌策,         善于計算的人不需借助籌碼,
善閉者無關(guān)龠而不可啟也, 善于關(guān)閉的人無鎖具卻不能打開,
善結(jié)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善于捆綁的人不用繩索纏束卻不能解脫。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       所以圣人總是善于救助人,
而無棄人,             (使人的才能得到發(fā)揮)而沒有廢棄的人,
物無棄材,             (使物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沒有廢棄的資材,
是謂襲明。               這就叫做繼承、因襲的聰慧、賢明。
故善人,                 所以善人(有能力的人),
善人之師;               是善人的老師(學(xué)習(xí)的榜樣);
不善人,                 不善的人(沒有能力的人),
善人之資也。             是善人引以為鑒的資料啊。
不貴其師,               不尊重他的老師,
不愛其資,               不把他引以為鑒的資料當(dāng)回事,
雖知乎大迷,             即使是聰明人也會出現(xiàn)最大的迷惑,
是謂眇要。               這就是所說的精深奧妙道理的要點。


    二十八                 二十八
知其雄,               知道事物的雄強,
守其雌,               把握事物的雌柔,
為天下溪。             甘愿做天下的溪流(謙下守靜) 。
為天下溪,             做天下的溪流(謙下守靜),
恒德不離。             永恒的德就不會離去。
恒德不離,             永恒的德不離去,
復(fù)歸于嬰兒。           就回復(fù)歸于初生嬰兒的狀態(tài)。
知其榮,守其辱,        知道事物外在的榮華,把握事物內(nèi)在的污濁,
為天下浴。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容納百川)。
為天下浴,             做天下的川谷(容納百川),
恒德乃足。             永恒的德才能充實。
恒德乃足,             永恒的德充實了,
復(fù)歸于樸。             就返回歸于純樸的境界。
知其白,守其黑,       知道事物的明亮顯赫,把握事物的黑暗隱昧,
為天下式。             甘愿做天下的準(zhǔn)則。
為天下式,             甘愿做天下的準(zhǔn)則,
恒德不貣。             永恒的德就不會有失誤。
恒德不貣,             永恒的德沒有失誤,
復(fù)歸于無極。           就回復(fù)歸于無窮無盡的“道” 。
樸散為器,             未經(jīng)加工的素木分散開來才會成為器具,
圣人用則為官長,       圣人的才能得到發(fā)揮運用才會成為官吏、師長,
夫大制無割。           理想的政治制度沒有舍棄(物盡其用、人
                           盡其才)的。


    二十九                     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打算奪取天下而強行去治理它,
吾見其弗得已。             我預(yù)見他是得不到什么的。
夫天下,神器也,           天下,是由萬物之靈的人組成的器物,
非可為者也。               不是可以強行治理的。
為者敗之,                 強行去做的人必敗,
執(zhí)者失之。                 強行據(jù)為己有的必喪失。
物或行或隋,               天下的萬物有前行的也有后隨的,
或炅或吹,                 有發(fā)熱的也有風(fēng)寒的,
或強或矬,                 有強盛的也有弱小的,
或陪或墮。                 有增加的也有減少的。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所以圣人放棄過分,放棄極端、放棄奢侈。


    三十                   三十
以道佐人主,           用道輔佐君王(的將領(lǐng)),
不以兵強於天下,       不用兵威在天下逞強,
其事好還。             這樣的事容易得到報應(yīng)。
師之所居,             軍隊所過的地方,
楚棘生之。             田地荒蕪、荊棘叢生。
善者果而已矣,         所以善于用兵的將領(lǐng)達(dá)到目的就罷手了,
毋以取強焉。           不用武力去逞強啊。
果而勿嬌,             取得了戰(zhàn)果不驕傲,
果而勿矜,              取得了戰(zhàn)果不自大,
果而勿伐,             取得了戰(zhàn)果不炫耀,
果而毋得已,           取得了戰(zhàn)果而示人是迫不得已,
居是,謂果而不強。     做到了這些,就是所說的達(dá)到目的而不逞強。
物壯而老,             事物發(fā)展到壯大后就會衰老,
謂之不道。             這就被稱作 做事情違背了“道”。
不道蚤已。             做事情違背了“道”就會過早地衰亡。

 
 
三十一                 三十一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兵器(戰(zhàn)爭)這個東西,是不祥的器物啊。
物或惡之,             眾人都厭惡它,
故有欲者弗居。         所以有道的人不據(jù)有、不依賴它。
君子居則貴左,         君子平時是以左邊為上位,
用兵者貴右。           用兵作戰(zhàn)時以右邊為上位。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所以兵器(戰(zhàn)爭),不是君子(經(jīng)常使用)
                           的器物啊。
兵者,不祥之器也,     兵器(戰(zhàn)爭)啊,是不吉祥的器物啊,
不得已而用之。         迫不得已而使用它。
銛襲為上,           (兵器)鋒利便于擊殺的為上等,
勿美也。               但不要(對優(yōu)良的兵器)加以贊美。
若美之,是樂殺人也。   若贊美它,就是以殺人為樂事。
夫樂殺人,             樂于殺人的人,
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就不能在天下實現(xiàn)他的志向了。
是以吉事上左,         所以吉慶的事以左邊為上位,
喪事上右。             兇喪的事以右邊為上位。
是以偏將軍居左,       所以(作戰(zhàn)時)偏將軍處在(位于)左側(cè),
上將軍居右,           上將軍處在(位于)右側(cè),
言以喪禮居之也。       就是說用辦喪事的規(guī)矩對待(處理)戰(zhàn)爭。
殺人眾,              (戰(zhàn)爭)殺人眾多,
以悲哀蒞之,           用悲衰的心情去面對它,
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戰(zhàn)勝了,也用喪事的規(guī)矩來處理它。


     三十二                  三十二
道恒無名。             “道”是永恒的無名無形的。
樸雖小,                 它本性純樸幽深雖然微小,
而天下弗敢臣。           然而天下卻無人能夠使它臣服。
侯王若能守之,           侯王(修道的人)如果能尊循于道, 
萬物將自賓。         萬物(自身各個部分)將會自然而然地賓服。
天地相合,               天與地之氣(在身體內(nèi))相融合,
以俞甘露,               用甘露注入經(jīng)脈,
民莫之令,               人沒有指令支配它,
而自均焉。               而它卻自然、均勻地分布到全身。
始制有名,               開始建立制度就要確立名分,
名亦既有,               名分也既然擁有了,
夫亦將知止。             那也須要知道它的界限。
知止所以不殆。           知道了制度的界限所以不會失敗。
俾道之在天下也,         譬如道在天下應(yīng)用,
猷小谷之于江海也。       就象小溪歸入江海一樣自然啊。


    三十三                     三十三
知人者,知也。             能識知別人的,是智慧。
自知者,明也。             能識知自我的,是賢明。
勝人者,有力也。           能戰(zhàn)勝別人的,叫做有威力。
自勝者,強也。             能戰(zhàn)勝自我的,才是強大。
知足者,富也。             知道滿足的,就是富有。
強行者,有志也。           堅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氣。
不失其所者,久也。         不喪失其根基(本性)的,就能長久。
死而不忘者,壽也。         死后不被遺忘的,才是長壽。


     三十四                  三十四
道汜呵!               “道”廣泛博大無所不在!
其可左右也。             它可以左也可以右。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功成了事遂了而不自稱有功有德。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       萬物歸附于它而它卻不自以為是主宰,
則恒無欲也,             它仍是永遠(yuǎn)地沒有什么欲望,
可名于小。             (道隱形匿跡)可以稱名為“極小  。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       萬物歸附于它而它卻不自以為是主宰,
可名于大。             (道的這種無私)可以稱名為“極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     所以圣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偉大,
以其不為大也,           正是因為它不自以為偉大,
故能成大。               所以才能成為偉大。


    三十五                 三十五
執(zhí)大象,               誰掌握了“道”的法象境界,
天下往。               天下人就會歸順向往。
往而不害,             歸順向往而不傷害,
安平大。               從而安全、平和、順達(dá)。
樂與餌,               動聽的音樂和美味的食物,
過格止。               能吸引路過的行人停留止步。
            (享用它們超過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厭煩、厭倦而停止。)
故道之出言也,         而“道”要是說出來呀,
曰:淡呵!其無味也。   可以說是:淡呀!它沒有味道啊。
視之,不足見也。       看它,不能夠看見它。
聽之,不足聞也。       聽它,不能夠聽清它。
用之,不可既也。       使用它,卻用不完。▍s不會厭煩、厭倦。。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6#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5

三十六                   三十六
將欲拾之,               要想收斂它,
必古張之。               必須故意擴張它。
將欲弱之,               要想削弱它,
必古強之。               必須故意增強它。
將欲去之,               要想廢棄它,
必古與之。               必須故意興盛它。
將欲奪之,               要想奪取它,
必古予之。               必須故意給予它。
是謂微明,           這就叫知曉精深微妙的道理而收到顯著的效果,
友弱勝強。               柔弱能戰(zhàn)勝剛強。
                       (顯示友好、柔弱勝于顯示剛強。)
魚不脫于淵。             大魚不能脫離深淵。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統(tǒng)治國家的利器不能傳示給人看。


    三十七                 三十七
道恒無名。           “道”是永恒的無名無形的。
侯王若能守之,         侯王(修道的人)如果能遵循于“道”,
萬物將自化。           萬物(身體各個部分)將自然生長和化育,
化而欲作,             生長和化育中欲望有所興作,
吾將闐之以無名之樸。   我將用無名無形的“樸”去鎮(zhèn)定治理它,
闐之以無名之樸,       用無名無形的“樸”去鎮(zhèn)定治理它,
夫?qū)⒉蝗琛?nbsp;            那就不會污濁(身體和心靈)。
不辱以靜,           (身體和心靈)不污濁才可以入靜,
天地將自正。   (入靜)天地之氣就會(在脈絡(luò)中)自然地正確運行。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0

主題

1

帖子

4330

積分

河流

Rank: 4Rank: 4

積分
4330
7#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5
很好,辛苦了,這才是國學(xué)的正道!。。。。。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8#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6

下篇  德經(jīng)


三十八             三十八
上德不德,         形而上層次的德不拘泥于德,
是以有德。         因此才是真正的有德。
下德不失德,       形而下層次的德(要求人)不失離于德,
是以無德。         所以本質(zhì)上是無德(所以本質(zhì)上不是德)。
上德無為,         形而上層次的德順應(yīng)自然而作為,
而無以為也;       而不是有意表現(xiàn)(施展)它自己的作為;
上仁為之,         形而上層次的仁有所作為,
而無以為也。       而不是有意表現(xiàn)(施展)它自己的作為(仁)。
上義為之,         高層次的義有所作為,
而有以為也。       而是有意表現(xiàn)(施展)它自己的作為(義)。
上禮為之,         高層次的禮有所作為,
而莫之應(yīng)也,       而沒有人響應(yīng)它,
則攘臂而扔之。     于是就捋胳臂卷袖子地強拉硬拽著人按禮行事。
故失道。         (為了作為而作為)所以就喪失了道。
失道矣而后德,     喪失了道而后才去講讓人遵從的德,
         (不知道如何遵循道,人們就以德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biāo),)
失德而后仁,       喪失了德而后才提倡甘自奉獻(xiàn)的仁,
               (不知道什么是德、或達(dá)不到德的修養(yǎng),人們才會以
                         仁愛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biāo),)
失仁而后義,       喪失了仁而后才提出兼顧自身的義,
                 (不知道什么是仁愛、或達(dá)不到仁愛的修養(yǎng),人們
                       才會以義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biāo),)
失義而后禮。       喪失了義而后才有了必須照辦的禮。
                 (不知道什么是義、或達(dá)不到義的修養(yǎng),人們才會
                      以禮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biāo)。)
夫禮者,           “禮”這個東西,
忠信之泊也,        使忠誠、信譽變得淺薄啊,
而亂之首也。        而實際上是亂世的禍?zhǔn)住?br/>前識者,            前面記載的仁、義、禮、這些東西,
道之華也,          只是道表現(xiàn)出的浮華現(xiàn)象,
而愚之首也。      (舍棄本質(zhì)注重表象)反而正是愚蠢的開端啊。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  因此大有作為的人存心(立身)于德的敦厚,
而不居其泊,        而不是存心(立身)于德的淺薄,
居其實,            存心(立身)于德的樸實,
而不居其華。        而不是存心(立身)于德的浮華,
故去羆而取此。      所以遠(yuǎn)離彼(德的淺薄、浮華)而取此
                      (德的敦厚、樸實)。


    三十九                      三十九
昔者得一者:              自古以來獲得元氣而渾然一體的:
天得一以清;              蒼天(大腦)得元氣而渾然一體就清明;
地得一以寧;              大地(身體)得元氣而渾然一體就安寧;
神得一以靈;              神袛(精神)得元氣而渾然一體則靈驗;
谷得一以盈;              河谷(脈絡(luò))得元氣而渾然一體就充盈;
侯王得一而以天下正。      君王(修道的人)得元氣渾然一體,才
                                能去做天下的準(zhǔn)繩。
其致之也,                 得到元氣而渾然一體達(dá)到極致之后的
                               情況,
謂天毋已清,               就是天(大腦)無休止地清明下去,
將恐裂;                   最終恐怕要崩裂;
謂地毋已寧,               就是地(身體)無休止地安寧下去,
將恐發(fā);                   最終恐怕要爆發(fā)震蕩;
謂神毋已靈,               就是神袛(精神)無休止地靈驗下去,
將恐歇;                   最終恐怕要消失;
謂谷毋已盈,               就是河谷(脈絡(luò))無休止地充盈下去,
將恐竭;                   最終恐怕要涸竭;
謂侯王毋已貴以高,         就是君王(修道的人)不停地尊貴自
                                己而且長久地高高在上,
將恐蹶。                    最終恐怕要跌倒。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          所以果真尊貴的就要依靠卑賤為根本,
必高矣而以下為基。          果真處在高位的就要依靠下位為基礎(chǔ)。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榖,因此君王自稱“孤、寡、不谷,
此其賤之本與?非也。        這是君王真的以卑賤作為根本嗎?不
                                是的。
故致數(shù)與無與。               所以君王的氣數(shù)只傳數(shù)輩就沒有了。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           因此圣人不希求(在上的)碌碌如玉,
硌硌若石。                   而寧愿(在下的)硌硌如石。


    四十                四十
上士聞道,                 道性深厚的人聽了道,
堇能行之。                 盡其所能地勤奮努力去實踐它。
中士聞道,                 道性若明若暗的人聽了道,
若存若亡。                 似相信似不相信。
下士聞道,                 缺乏道性的人聽了道,
大笑之。                   哈哈大笑地嘲笑它。
弗笑,不足以為道。    若不被這種人笑話,道就不能被稱為道了。
是以建言有之曰:           所以(古人)立言于此說:
明道如費,                 光明之道好象暗昧,
進(jìn)道如退,                 進(jìn)取之道好象退守,
夷道如類,                 平坦之道好象偏僻不平,
上德如谷,                 崇高之德好象低洼的川谷,
大白如辱,                 潔白之色好象似污濁,
廣德如不足,               寬廣之德仿佛有所不足,
建德如偷,                 剛健之德好象行藏匿跡,
                       (建立德行或功業(yè)就好像怕別人知道,)
質(zhì)真如渝,                 純真的品質(zhì)好象空虛,
大方無隅,                 大方之形沒有邊角,
大器晚成,                 先自治而后治人的杰出人才往往經(jīng)過很長時間
                               的磨練才能成就,
大音希聲,                 最大的聲音聽起來反而無聲,
大象無刑,                 最大的形象看起來反而無形,
道葆無名。                 道隱藏在無名無形之中。
夫唯道,                   也只有道,
善始且善成,               才能使萬物善始而且善終。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9#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8 08:36

四十一                     四十一
反也者,道之動也。         事物向?qū)α⒚孓D(zhuǎn)化,是道運動的體現(xiàn)。
弱也者,道之用也。         從弱小向強大發(fā)展變化,是道發(fā)揮作用
                               的方式。
天下之物生於有,           天下萬物來源于“有名有形”,
有生于無。               “有名有形”來源于“無名無形”。


    四十二                   四十二
道生一,                 道產(chǎn)生原初混沌的“一”(元氣),
一生二,               “一”(元氣)產(chǎn)生出“二”(陰陽對立的
                             兩方面),
二生三,               “二”(陰陽對立的兩方面)產(chǎn)生出“三”
                          ( 對立面的和諧統(tǒng)一),
三生萬物。             “三”(對立面的和諧統(tǒng)一)產(chǎn)生出萬物。
萬物負(fù)陰而抱陽。         萬物內(nèi)部都包含著陰和陽對立的兩個方面。
中氣以為和。             在陰陽二氣的對立沖突中得到和諧。
天下之所惡,             天下人都厭惡的,
唯孤、寡、不谷,         就是當(dāng)孤兒、做寡婦、沒有飯吃,
而王公以自名也。         而王公卻用這些詞兒來做自己的名稱。
物或損之而益,           世上的事物有的損害它而它卻得到增益,
益之而損。               有的使它增益而它卻受到損害。
故人之所教,             因此別人這樣教導(dǎo)人的,
亦議而教人。             我也說來而教導(dǎo)別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         強橫霸道的家伙不得好死。
我將以學(xué)父。             我要把以民為貴的道理作為教育的開端。


     四十三                  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             天下的最柔弱的東西,
馳騁于天下至堅。         馳騁起來就成為天下最堅硬的東西。
無有入于無間,           空虛無形之物才能進(jìn)入到?jīng)]有縫隙的東西
                             中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我由此知道了順應(yīng)自然而作為有好處啊。
不言之教,               不發(fā)號施令的德政教化,
無為之益,               順應(yīng)自然而作為的好處,
天下希能及之矣。         天下的事物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了。


    四十四                   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名譽與身體相比誰更親?
身與貨孰多?             身體和財物相比誰更重要?
得與亡孰病?             得到和喪失相比誰的害處更大?
甚愛必大費,             過于愛吝必然會導(dǎo)致大的破費,
多藏必厚亡。             過多地儲藏必然有更多的損失。
故知足不辱,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侮辱,
知止不貽,               知道適可而止(知道界限)就不會有危險,
可以長久。               這樣就可以長久了。


    四十五                   四十五
大成若缺,               最有成就的(器物)就好象有缺陷,
其用不敝,               它用起來卻不會損壞。
大盈若沖,               最充盈的看起來似空虛的流動的,
其用不窮。               它用起來卻不會窮竭。
大直如詘,               最挺直的好象彎曲的,
大巧如拙,               最靈巧的好象笨拙的,
大贏如絀,               極其有余的好象短缺,
大辯如納。               最好的口才好象言語遲鈍。
躁勝寒,靚勝炅,         疾走能夠戰(zhàn)勝寒冷,平靜能夠克制炎熱,
清靚可以為天下正。       清靜無為可以作為治理天下的準(zhǔn)則。


四十六                   四十六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太平盛世),
卻走馬以糞。             就把戰(zhàn)馬退下來用于開辟田地。
天下無道,               天下無道(戰(zhàn)亂四起),
戎馬生于郊。             戰(zhàn)馬中的牝馬生子在野外戰(zhàn)場上。
罪莫大于可欲,           罪惡沒有比放縱欲望更大的了,
禍莫大于不知足,         災(zāi)禍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
咎莫憯于欲得。           不幸的事沒有比貪心得利更為慘痛的了。
故知足之足,             所以知道滿足而滿足,
恒足矣。               (才是)永恒的滿足啊。


    四十七               四十七
不出于戶,         (掌握自然界運行法則的人)不需要走出家門,
以知天下;           就能知道天下的狀況;
不規(guī)于牖,           不需要向窗外觀看,
以知天道。           就能知道自然界變化的規(guī)律。 
其出也彌遠(yuǎn),       (不了解自然界運行法則的人)他走出去的愈遠(yuǎn)
                       (聽的愈多,愈容易混淆),
其知彌少。           他對事物真相的了解就愈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所以圣人不需要遠(yuǎn)行而能夠知道事情的真相,
不見而名,           不需要親見其物而能知其名,
弗為而成。           不刻意作為而能夠成功。


    四十八                 四十八
為學(xué)者日益,           追求學(xué)識的人,他的學(xué)識就會一天天增加,
                     (實施教化的人,一天比一天驕傲自滿,)
為道者日損。          追求體悟大道的人,他的欲望就會一天天減少。
            (追求體悟大道的人,一天比一天貶抑自己不自傲于人)
損之又損,             減少又減少,
                     (貶抑啊又貶抑,)
以至于無為。           一直達(dá)到無為(順應(yīng)自然)的境界。
無為而無以為。         順應(yīng)自然去做為而不是為了施展自己的作為
                           去做為。
將欲取天下也,         要想治理好天下,
恒無事。               就要常常不干擾它自身的運行。
及其有事也,           至于人為生事、政令繁多、煩擾民眾,
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那就不夠格去治理天下了。


    四十九                     四十九
圣人恒無心,               圣明的人永遠(yuǎn)沒有主觀偏見的意志,
以百姓之心為心。           他只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
善者善之,                 對善良的人(有能力的人)以善良相
                               待他,
不善者亦善之,             對不善良的人(沒有能力的人)也以
                               善良相待他,
德善也。                   就能得到善(的回報)啊。
信者信之,                 對守信用的人信任他,
不信者亦信之,              對不守信用的人也信任他,
德信也。                   就能得到信任(的回報)啊。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      圣明的人在治理天下的位置上,與百姓
                               和順一致,
為天下渾心。               使天下人的心靈歸于淳厚質(zhì)樸。
百姓皆屬耳目焉,           老百姓都聳著耳朵睜亮眼睛跟隨他,
圣人皆孩之。               圣明的人對待百姓都象對待自己的孩子
                               一般地愛護(hù)。

    五十                     五十
出生,入死。             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
生之徒十有三,           人生路途屬于長壽的占十分之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生路途屬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
而民生生,               人生路途上本來長壽,
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卻自己導(dǎo)致中途夭折的也占十分之三。
夫何故也?               這是什么原因呢?
以其生生也。             是因為他們生活的過于優(yōu)厚啊。
蓋聞善執(zhí)生者,           聽說那些善于保護(hù)自己生命的人,
陵行不避兕虎,           在大山中行走不躲避犀牛和老虎,
入軍不被甲兵,           進(jìn)入敵陣中不佩帶鎧甲和兵器,
兕無所揣其角,           犀牛沒有地方頂出它的犄角,
虎無所措其蚤,           老虎沒有地方揮舞它的利爪,
兵無所容其刃。           敵兵沒有地方施用他的兵刃。
夫何故也?               這是什么原因呢?
以其無死地焉。           因為他順應(yīng)自然而不進(jìn)入有死亡危險的
                             境地啊。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10#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9 08:46

五十一               五十一
道生之,             道產(chǎn)生萬物之時,
而德畜之。           而德(萬物各自的自然屬性)就潛蓄在萬物
                         里面了。
物形之,             自然環(huán)境和具體實在的東西形成了萬物的品類
                     與形體(萬物的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和本質(zhì)狀態(tài))之時,
而器成之。           而器用(萬物所具有的資質(zhì)與功能或機制)
                         就造就定型在里面了。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所以天下萬物尊崇道而重視德。
道之尊,             道之所以被尊崇,
德之貴也,           德之所以被重視,
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就是因為道和德從不主宰萬物的運作而是
                         任由萬物自然發(fā)展的原因啊。
道生之,             道產(chǎn)生萬物,
畜之,               畜養(yǎng)萬物,
長之,               滋長萬物,
育之,               哺育萬物,
亭之,               成長萬物,
毒之,               成熟萬物,
養(yǎng)之,               調(diào)養(yǎng)萬物,
復(fù)之。               覆蓋庇護(hù)萬物。
生而弗有也,         產(chǎn)生萬物而不據(jù)有,
為而弗恃也,         造就萬物而不把持,
長而弗宰也,         生長萬物而不作主宰,
此之謂玄德。         這就是被稱作自然無為、潛蓄而不著于外的
                         德性。


    五十二               五十二
天下有始,           天下的萬物都有開始,
以為天下母。         這就是天下萬物的根本。
既得其母,           既然得知了天下萬物的根本,
以得其子。           也就能夠認(rèn)識天下萬物。
既知其子,           既然認(rèn)識了天下萬物,
復(fù)守其母,           返回來又能夠掌握住天下萬物的根本,
沒身不貽。           就一輩子不會有危險。
塞其兌,            (修道時)堵塞耳目等感官的孔竅,
閉其門,             關(guān)閉感知的門戶,
                   (關(guān)閉事欲對人發(fā)生影響的門戶和路徑,)
終身不堇。           終身不會憂愁。
啟其兌,           (行道時)打開耳目等感官的孔竅,
濟其事,             去完成人世間的事業(yè),
終身不棘。           終身不會出現(xiàn)艱險。
見常曰明,           能看見事物發(fā)展永恒普遍的自然規(guī)律叫做明
                       (聰慧明察),
守弱曰強。           能保持柔弱叫做強。
用其光,             運用事物含蓄著的光(客觀事物內(nèi)在的規(guī)律)
復(fù)歸其明,           返回到對事物的明了通曉,
                   (反過來認(rèn)識事物的本質(zhì),)
毋遺身殃,           不會給自身留下禍殃,
是謂襲常。           這就叫做因循下來的永恒普遍的規(guī)律。

    五十三                  五十三
使我介有知也,          假使我是個有智慧的人,
行於大道,              就要行走在大路上,
唯施是畏。              只害怕走上邪曲的小路。
大道是夷,              大道的確很平坦,
民甚好解?              而人們?yōu)槭裁磪s很喜歡投機取巧走捷徑呢?
朝甚除,                宮殿有很多層臺階,
田甚蕪,                田園卻很荒蕪,
倉甚虛,                倉庫很空虛,
服文采,                服飾卻很華麗,
帶利劍,                佩帶著鋒利的寶劍,
猒食,貨有余,          享足精美的飲食,而搜刮的財物還有盈余,
是謂盜夸。              這就是所說的強盜的奢侈放縱。
盜夸,                  強盜的奢侈放縱,
非道也。                是沒有道義的啊。


    五十四                 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善長于建樹道德的人不動搖,
善抱者不脫,           善長于持守道德的人不丟失(道德信念),
子孫以祭祀不絕。       子子孫孫因此祭祀不斷絕。
修之身,               道用來修自身,
其德乃真。             他的德行就純真。
修之家,               把道推廣用來治理家庭,
其德有余。             他的德行就豐盈有余。
修之鄉(xiāng),               把道推廣用來治理鄉(xiāng)里,
其德乃長。             他的德行就能長久。
                      (他的德行就會受到尊崇。)
修之國,               把道再推展用來治理國家,
其德乃夆。             他的德行就會更豐厚。
修之天下,             把道推廣至用于治理天下,
其德乃博。             他的德行就普遍博大。
以身觀身,             用修身之道去觀察認(rèn)知一個人,
以家觀家,             用齊家之道去觀察認(rèn)知一個家族,
以鄉(xiāng)觀鄉(xiāng),             用合鄉(xiāng)之道去觀察認(rèn)知一個鄉(xiāng)里,
以邦觀邦,             用治國之道去觀察識知一個國家,
以天下觀天下,         用平天下之道去觀察識知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茲?     我憑怎么能知道天下是這樣的呢?
以此。                 就是用這種方法。


    五十五                   五十五
含德之厚者,             包容蘊藏德行深厚的人,
比于赤子。               好比初生的嬰兒。
蜂蠆虺蛇弗螫,           蜂蝎毒蛇不螫他,
攫鳥猛獸弗搏。           兇鳥猛獸不抓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         骨質(zhì)瘦弱筋肉柔軟而小拳頭握的很牢固。
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     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而生殖器自然勃起,
精之至也。               這是精力旺盛形成的啊。
終日號而不耰,           整天啼哭而不傷累,
和之至也。               這是因為小孩的哭號之氣與自然呼吸和諧
                             一致形成的啊。
精、和曰常。             精氣旺盛與元氣和諧是事物發(fā)展永恒普遍
                             的自然規(guī)律。
知常曰明。               識知事物發(fā)展永恒普遍的自然規(guī)律就是明
                            (聰慧明察)。
益生曰祥。               增長生機叫做祥和。
心使氣曰強。             任性妄為而去損耗精氣就是逞強。
物壯則老,               事物發(fā)展到壯大后就會走向衰老,
謂之不道,               這叫做做事情違背了道,
不道早亡。               做事情違背了道會過早地滅亡。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11#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9 08:47

 五十六                 五十六
知者弗言,             有智慧、真懂得的人不夸夸其談,
言者弗知。             夸夸其談的人不是有智慧、真懂得的人。
塞其兌,               堵住耳目孔竅,
閉其門。               關(guān)閉感官的門戶。
                     (關(guān)閉事欲對人發(fā)生影響的門戶和路徑,)
和其光,               將自己的主觀意識與客觀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
                           調(diào)和一致,
同其塵,               將自己的感官反映與客觀事物的表象混同
                           一致,
挫其銳,               折斷主觀意識與客觀事物內(nèi)在規(guī)律不一致
                           的鋒芒,
解其紛,               拆解感官反映與客觀事物表象之間的糾紛,
是謂玄同。             這就叫做冥默中與道混同為一(主觀意識和
                           客觀事物的法象相統(tǒng)一)。
故不可得而親,         所以(對于達(dá)到這種境界的人)沒有辦法
                           親近他,
亦不可得而疏;         也沒有辦法疏遠(yuǎn)他,
不可得而利,           沒有辦法去利于他,
亦不可得而害;         也沒有辦法去傷害他,
不可得而貴,           沒有辦法使他尊貴,
亦不可得而賤,         也沒有辦法使他卑賤,
故為天下貴。           所以這種人是天下最難得的人。


    五十七                     五十七
以正治邦,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理國家,
以奇用兵,                 用奇譎詭異的方法領(lǐng)兵作戰(zhàn),
以無事取天下。             用清靜無為不擾民的方法去取得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我憑什么知道應(yīng)該是這樣的呢?
夫天下多忌諱,             天下的禁忌越多,
而民彌貧;                 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貧困;
民多利器,                 民間的武器越多,
而邦家滋昏;               而國家就更加混亂;
人多智,                   人們奸詐機巧之心越多,
而奇物茲起;               而各種假冒偽劣,危害人的物品就更
                               多地出現(xiàn);
法物滋彰,                 法令禁制愈嚴(yán)峻繁多,
而盜賊多有。               而盜賊反而不斷地增加。
是以圣人之言:             所以圣人的話說:
我無為也,                 領(lǐng)導(dǎo)者無為(順應(yīng)自然)啊,
而民自化;                 而百姓自己就會潛移默化;
我好靜,                   領(lǐng)導(dǎo)者喜好清靜,
而民自正;                 而百姓自然就走上正路;
我無事,                   領(lǐng)導(dǎo)者不擾民生事,
而民自富;                 而百姓自然就會富足;
我欲不欲,                 領(lǐng)導(dǎo)者的心愿不貪求,
而民自樸。                 而百姓自然就會崇尚樸素不奢華。


    五十八                   五十八
其正閔閔,               他治理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考慮的深遠(yuǎn),
其民屯屯。               他治理的百姓就忠謹(jǐn)誠懇。
其政察察,               他治理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苛察、繁細(xì),
其邦缺缺。               他的國家就出現(xiàn)疏薄詐偽的人,投機取巧、
                             不務(wù)實生活。
禍,                     禍呵,
福之所倚 。              福就倚靠在它的旁邊。
福,                     福呵,
禍之所伏。               禍就藏伏在它的下面。
孰知其極?               誰能知道它們最后怎么樣?
其無正也,               這沒有一個定準(zhǔn),
正復(fù)為奇,               正會返還轉(zhuǎn)變?yōu)楣之悾?br/>善復(fù)為妖,               善良會返還轉(zhuǎn)變?yōu)檠酰?br/>人之悉也,               人們對這些事情的了解,
其日固久矣。             可以說已經(jīng)有長久的時日了。
是以方而不割,           所以(圣人)用法度規(guī)矩來約束人們的
                             行為而不舍棄人,
兼而不刺,               正反兩方面的意見同時聽取而不指責(zé)人,
直而不紲,                合于正義而不超越過頭。
光而不眺。               道理顯耀而不遙遠(yuǎn)。


    五十九                   五十九
治人事天,               養(yǎng)護(hù)身心奉隨自然天性,
莫若嗇。                 沒有比愛異惜精力行事精簡更重要了。
夫唯嗇,                 正是因為愛惜精力行事精簡,
是以蚤服。               所以才能比別人早達(dá)到目標(biāo)。
蚤服是謂重積德。         早達(dá)到目標(biāo)叫做增加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         增加積德就沒有什么不能攻克的。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沒有什么不能攻克的就無法知道他能力
                             的極限。
莫知其極,               無法知道他能力極限的人,
可以有國。               就可以獲得國家(精神自由王國)。
有國之母,               有了國家(精神自由王國)的根本,
可以長久。               就可以長久地保持(精神自由王國)。
是謂深根固氐,           這就是所說的根深柢固,
長生久視之道也。         長久地生存、精神自由王國能夠長久地
                             看到的道路啊。

    六十                 六十
治大國若享小鮮。     治理國家好比煎小魚一樣(不能經(jīng)常翻動)。
以道立天下,         用道來治理天下,
其鬼不神。           那些鬼也鬧不起來事。
非其鬼不神也,       不是那些鬼不鬧事啊,
其神不傷人也。       而是鬧事也不傷害人。
圣人也不傷也。     (不但鬼不傷害人)圣人也不傷害人啊。
夫兩不相傷,         鬼魅和圣人都不傷害人,
故德交歸焉。         所以人們和鬼魅、圣人彼此以德相恃、相安
                         無事、各守其清靜。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12#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9 08:50

六十一                   六十一
大邦者,下流也,         大的國家,好比是江河的下游部分,
天下之牝也,           (處在天下百川所歸附的地方)處在天下雌
                             柔的位置,
天下之交也。             是天下萬物交流互動、滋養(yǎng)長息、相生相
                             容的地方。
牝恒以靜勝牡。           天下動物的雌性常常憑借柔靜勝過雄強的
                             雄性。
為其靜也,               因為它的本性是溫柔守靜啊,
故宜為下。               所以它適宜擔(dān)任謙下的位置。
故大邦以下小邦,         因此大國用謙下柔靜對待小國,
則取小邦。               就能夠取得小國的擁護(hù)和歸順而兼容小國。
小邦以下大邦,           小國以謙下柔靜對待大國,
則取於大邦。             就可以取得大國的信任而被容納和保護(hù)。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有的大國兼下柔靜而聚擾小國,有的
                             小國兼下柔靜而被大國容納。
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   所以那些大國不過是想兼并聚攏眾小國。
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     那些小國不過是想要生存在大國里邊。
夫皆得其欲,             如果大國小國都達(dá)到他的愿望,
則大者宜為下。           那么大國猶其應(yīng)該居于下位。


    六十二                   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注也。       道這個東西,是萬物的總綱(主宰)。
善,人之寶也。         ( 對于)善良的人(有能力的人),(道德)
                             是人最珍貴的寶物
不善,人之所寶也。      (對于)不善良的人(沒有能力的人),
                           (道德)被當(dāng)作護(hù)身符來保護(hù)人。
美言可以市,             美好的言語可以換取別人的尊敬,
尊行可以賀人。           美好的行為可以使人愿意追隨。
人之不善,               人沒有能力,
何棄之有。               那又有什么理由棄絕他呢?
故立天子,               所以樹立天子,
置三卿,                 設(shè)置三公大臣,
雖有共之壁以先四馬,     雖然有用駟馬拉的大車進(jìn)獻(xiàn)來的巨大的
                             玉壁,
不若坐而進(jìn)此。           不如坐下來把道作為進(jìn)禮。
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     古代人之所以重視道是為什么呢?
不謂求以得,罪以免輿?   不是說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就可以免
                             去嗎?
故為天下貴。             所以道才被天下所重視。


    六十三                 六十三
為無為,               以順應(yīng)自然的方式去作為,
事無事,               以不攪擾的方式去做事,
味無未。               以恬淡無味的方式去感覺、體會、思考可能
                           發(fā)生而還未發(fā)生的問題。
大小,                 不論大小,
多少,                 不論多少,
報怨以得。             用德去回報怨恨。
圖難乎其易也,         處理困難的問題先從容易處做起,
為大乎其細(xì)也。         做大事情先從細(xì)微的小事做起。
天下之難作于易,       天下間最困維的事完成于容易的事,
天下之大作于細(xì)。       天下間最大的事完成于細(xì)微的小事。
是以圣人終不為大,     所以圣明的人始終不好大喜功、大而化之,
故能成其大。           因此能夠完成大事業(yè)。
夫輕諾必寡信,         那些輕易允諾的人必定信用不足,
多易必多難。           把事情看得過分容易的必定常常碰到困難。
是以圣人猷難之,       所以圣人遇事總是考慮的困難艱難些,
故終於無難。           那么他最后反而沒有遇到艱難。


    六十四                     六十四
其安也,易持也。           局面安穩(wěn)的狀況,容易維持啊。
其未兆也,易謀也。         事情沒有出現(xiàn)變故的征兆之前,容易
                               圖謀啊。
其脆也,易判也。           事物在脆弱的時候,容易化解啊。
其微也,易散也。           事物在微細(xì)的時候,容易消散啊。
為之於其未有,             采取措施要在事情變化還沒有發(fā)生的
                               時候,
治之於其未亂也。           治理要在大的禍亂還沒有發(fā)生之前就
                               要進(jìn)行。
合抱之木,                 合抱粗的大樹,
生於毫未。                 生長于細(xì)小的萌芽。
九成之臺,                 九層的高臺,
作於蔂土。                 產(chǎn)生于一筐筐泥土的積累。
百仞之高,                 登上百仞的高處,
始于足下。                 開始于腳下第一步的跨出。
為之者敗之,               按自己的主觀意志硬做的人一定要失敗,
執(zhí)之者失之。               強行持有的人一定要喪失。
是以圣人無為也,           所以圣人順應(yīng)自然去做啊,
故無敗也;                 因而沒有失;
無執(zhí)也,故無失也。         不強行持有,因而沒有喪失。
民之從事也,               人們做事情,
恒于其成事而敗之。         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而失敗了。
故慎終若始,               所以必須象謹(jǐn)慎開始一樣地謹(jǐn)慎結(jié)束,
則無敗事矣。               那樣就不會敗事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           所以圣人的欲望就是沒有欲望,
而不貴難得之貨,           而且不貴重難得的奇珍異寶,
學(xué)不學(xué),                   學(xué)別人所不愿意學(xué)的道理,
而復(fù)眾人之所過;           而且受教于眾人所犯的錯誤;
能輔萬物之自然,           能輔助萬物依照本性去自然發(fā)展,
而弗敢為。                 而不敢用自己的主觀意志去加以干涉。


    六十五                 六十五
故曰:                 所以說:
為道者非以明民也,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道教人民聰明,
將以愚之也。           而是用道使人民淳厚質(zhì)樸。
民之難治也。           人民之所以難于治理,
以其知也。             就是因為他們有太多的智巧心機。
故以知知邦,           所以用投機取巧的心機去治理國家,
邦之賊也。             是國家的災(zāi)禍啊。
以不知知邦,           不用投機取巧的心機去治理國家,
邦之德也。             才是國家的幸福啊。
恒知此兩者,           要永遠(yuǎn)懂得(記。┻@兩種治理國家的方式,
亦稽式也。             也就是法則模式。
恒知稽式,             永遠(yuǎn)懂得(記。┻@個法則模式,
此謂玄德。             這就是所說的自然無為、潛蓄而不著于外的
                           德性。
玄德深矣,             自然無為、潛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深厚啊,
遠(yuǎn)矣,                 高遠(yuǎn)啊,
與物反矣,             它跟萬物一起返回到本原,
乃至大順。             以至于達(dá)到完全順應(yīng)自然。


 
六十六                     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   江與海之所以能成為天下一切溪流歸順
                               的君王,
以其善下之也,             是因為江與海善于處在溪谷的下游啊,
是以能為百浴王。           所以能夠容納匯集溪流成為百谷的君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       因此圣人要想處在人民之上啊,
必以其言下之;             必須在言詞上對人民表示兼下;
其欲先民也,               他要想處在人民的前面領(lǐng)導(dǎo)人民,
必以其身后之。             必須把自身利益放在人民利益的后面。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         所以(圣人)處在人民的前面而人民不
                               感到妨礙,
居上而民弗重也。           處在人民的上面而人民不感到負(fù)累。
天下樂推而弗猒也。         天下的人樂于推戴他而不厭棄他。
非以其無諍與?             不就是因為他不與人競爭嗎?
故天下莫能與之諍。         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夠與他相競爭。


    六十七                   六十七
小邦寡民,               如果國家小,人口不多,
使什佰人之器毋用,       即使需要十百人使用的大器具卻不能使用,
使民重死而遠(yuǎn)徙,          即使人民重視生命、畏懼死亡而向遠(yuǎn)方
                             遷移,
有車舟無所乘之,         雖然需要車船卻沒有地方乘坐,
有甲兵無所陣之。         雖然需要盔甲武器卻沒有機會布陣使用它。
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只能使人民回復(fù)到以結(jié)繩而用于記事的
                             狀況。
甘其食,                 人民(只能)以自己的食物為甜美的食物,
美其服,                 以自己的衣服為美麗的衣服,
樂其俗,                 以自己的習(xí)俗為歡樂的習(xí)俗,
安其居。                 以自己的居所為安全的居所。      
鄰邦相望,               鄰國之間可以相互看見,
雞犬之聲相聞,           雞鳴狗吠的聲音可以相互聽到,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但相鄰國的人民從出生到老死(卻因為
                             封閉和沒有需求而不能相互往來。

    六十八                   六十八
信言不美,               有根據(jù)的言論不用華麗的辭藻來修飾,
美言不信。               用華麗的辭藻修飾的言論不見得真實。
知者不博,               在某一領(lǐng)域有真知灼見的人學(xué)問不廣泛,
博者不知。               學(xué)問廣泛的人不會對某一個領(lǐng)域有精深的
                             見解。
善者不多,               專業(yè)能力強的人專長不多,
多者不善。               專長多的人專業(yè)能力不強。
圣人無積,               圣人沒有自己的積蓄,
既以為人,             (他)盡全力幫助人,
己愈有。                 自己反而更豐收。
既以予人矣,           (他)盡力給予人呵,
己愈多。                 自己反而更增加。
故天之道,               所以天地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
利而不害;               是有利于萬物而不妨害它們;
人之道,                 圣人做事的法則(規(guī)律),
為而弗爭。               是對人有所施為有所幫助而無所爭奪。


    六十九                   六十九
天下皆謂我大,           天下人都說我(的道)博大,
大而不宵,               博大的不像任何事物,
夫唯不宵,故能大,       正是因為什么都不像,所以才能夠博大。
若宵,久矣其細(xì)也夫。     如果像一般事物,它早就變得渺小的很啦。
我恒有三葆,             我永遠(yuǎn)地?fù)碛腥鋵殻?br/>持而寶之。               掌握并珍視它們。
一曰慈,                 第一個叫慈愛,
二曰儉,                 第二個叫儉樸,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第三個叫不敢做為在天下人的前面。
夫慈,故能勇;           因為慈愛,才能勇武;
儉,故能廣;             因為儉樸,才能寬裕;
不敢為天下先,           因為不敢做為在天下人的前面;
故能為成事長。           所以能夠成為人們的領(lǐng)導(dǎo)。
今舍其慈,且勇;         現(xiàn)在的人舍棄他的慈愛,而又追求勇武,
舍其儉,且廣;           舍棄他的儉樸,而又追求寬裕,
舍其后,且先,           舍去自身退后,而又去爭先,
則必死矣。               那就一定要滅亡的啊。
夫慈,以戰(zhàn)則勝,         慈愛,用來征戰(zhàn)就能勝利,
以守則固。               用來守衛(wèi)就能堅固。
天將建之,               上天要救助誰,
如以慈垣之。             就用慈愛來護(hù)衛(wèi)他。


    七十                         七十
故善為士者不武,             所以善于做將帥的人不逞勇武,
善戰(zhàn)者不怒,                 善于作戰(zhàn)的人不發(fā)怒,
善勝敵者弗與,               善于戰(zhàn)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硬拚,
善用人者為之下。             善于利用別人能力的人對人謙下。
是謂不諍之德,               這就是所說的不與人紛爭的德操,
是謂用人,                   就是所說的對人的治理和使用,
是謂肥天,                   就是所說的(增強)壯大天道,
古之極也。                 (這是)自古以來的準(zhǔn)則啊。


 
七十一                     七十一
用兵有言曰:               懂得兵法的專家有格言說: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我不敢主動挑起戰(zhàn)爭而是不得已而應(yīng)戰(zhàn),
吾不進(jìn)寸而芮尺。           我不敢侵略攻擊對方一寸,而寧可退后
                             一尺,
是謂行無行,               這就是所說的行動看不出陣式奔忙
                             (運行),
襄無臂,                   舉起臂攻擊卻看不出舉臂攻擊,
執(zhí)無兵,                   握起武器卻看不見有武器,
乃無敵矣。                 這樣就沒有人能戰(zhàn)勝他了。
禍莫大于無敵,             禍患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
無敵近亡吾葆矣。           輕敵幾乎喪失我珍貴的法寶。
故稱兵相若,               所以當(dāng)對陣的雙方勢力差不多時,
則哀者勝矣。               那么悲憤的一方會得到勝利啊。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20

主題

62

帖子

2408

積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積分
2408
QQ
13#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2-7-9 09:33

七十二                       七十二
吾言甚易知也,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啊,
甚易行也,                   也很容易實行啊,
而人莫之能知也,             而天下的人卻不能理解,
而莫之能行也。               也沒有誰能去實行啊。
言有君,                     言論有(自然規(guī)律為)主宰,
事有宗。                     行事有(順應(yīng)自然為)根本。
其唯無知也,                 人們正是因為不知曉這個道理,
是以不我知。                 所以才不理解我。
知者希,                     理解這道理的人很少,
則我貴矣,                   那么實行我的話的人就更難得了,
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所以有道的圣人(好比)穿著粗麻衣
                                 而懷里卻揣著寶玉。

 
 
  七十三                       七十三
知不知,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尚矣。                     (這在認(rèn)識方面)是上乘的啊。
不知不知,                   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病矣。                     (這在認(rèn)識方面)有弊病啊。
是以圣人之不病,             因此圣人之所以不犯這種認(rèn)識方面的
                                 弊病,
以其病病也,                 是因為他擔(dān)憂這種弊病,
是以不病。                   所以他才不犯這種弊病。


    七十四                       七十四
民之不畏畏,                 當(dāng)人民不害怕統(tǒng)治者的威脅時,
則大畏將至矣。               那么大的恐怖災(zāi)難就要降臨了。
毋閘其所居,               (統(tǒng)治者)不要侵逼的人民沒有地方
                                 居住,
毋猒其所生。                 不要壓榨的人民無法生活。
夫唯弗猒,                   因為只有不壓榨人民,
是以不猒。                   所以才會不被人民厭棄。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     因此圣人自知而不自我顯耀啊,
自愛而不自貴也。             自愛而不自顯尊貴啊。
故去彼而取此。               所以舍棄彼(自見,自貴)而取此
                               (自知,自愛)。


 
  七十五                       七十五
勇於敢者則殺,               勇氣用逞強爭勝就會被殺死,
勇於不敢者則活,             勇氣不用于逞強爭勝就能活下去,
此兩者或利或害。             這兩種選擇有的得利有的遭害。
天之所惡,                   上天所厭惡的,
孰知其故?                   誰能知道他其中的原因?
天之道,                     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
不戰(zhàn)而善勝,                 是用不爭戰(zhàn)而善于取勝,
不言而善應(yīng),                 不說話而善于回應(yīng),
不召而自來,                 不召喚而自動到來,
單而善謀。                   誠信而且善于謀劃。
天網(wǎng)恢恢,                   天網(wǎng)廣大無邊、連綿不斷,
疏而不失。                   網(wǎng)眼稀疏而不會漏失(任何東西)。


    七十六                       七十六
若民恒且不畏死,             如果人民普遍接近不害怕死亡,
奈何以殺懼之也?             為什么還用殺人來恐嚇?biāo)麄兡兀?br/>使民恒且畏死,               假使人民普遍接近畏懼死亡,
而為畸者吾將得而殺之,       而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我就可以把他們
                                 抓獲而殺掉,
夫孰敢矣?                   那誰還敢為非作歹呢?
若民恒且必畏死,             如果人民普遍接近必定畏懼死亡,
則恒有司殺者。               那么通常有專職的官員去殺罰。
夫代司殺者殺,               要是代替專職官員去殺罰,
是代大匠斫也。               就如同代替木匠去砍木頭啊。
夫代大匠斫者,               代替專業(yè)木匠去砍木頭的人,
則希不傷其手矣。             那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的啊。

 
 
  七十七                     七十七
人之饑也,                 人民之所以饑餓啊,
以其取食稅之多也,         是因為他負(fù)擔(dān)的稅賦太多了啊,
是以饑。                   所以才饑餓。
百姓之不治也,             百姓之所以難于治理,
以其上之有以為也,         是因為他們上面的人強作妄為啊,
是以不治。                 所以才難于治理。
民之輕死,                 人民之所以輕視自己的生命,
以其求生之厚也,           是因為他們追求生計的道路太嚴(yán)苛
                             (艱難)了,
是以輕死。                 所以人民才輕視自己的生命而去鋌而
                               走險。
夫唯無以生為者,           所以只有那些不以厚待自己生命為人
                               生目標(biāo)的人,
是賢貴生。                 才是比貴重自己生命的人要賢明的人。


    七十八                 七十八
人之生也柔弱,         人在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韌軟弱的,
其死也  信堅強。       他死亡以后,軀體最終伸直、堅固、僵硬。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萬物草木活著的時候是柔軟脆嫩的,
其死也枯槁。           死亡以后就變的枯槁了。
故曰:堅強者,         所以說:堅固僵硬的東西,
死之徒也;           (不能適應(yīng)環(huán)境)是與死亡同一類的東西;
柔弱微細(xì),             柔弱細(xì)微的東西,
生之徒也。             是與生存(有活力、有生命力)同一類的
                           東西啊。
是以兵強則不勝,       所以用兵逞強就不會取勝,
木強則恒。             樹木僵硬就固定不生長了。
強大居下,             僵硬強大的處于向下衰落的態(tài)勢,
柔弱微細(xì)居上。         柔弱微細(xì)的處于向上發(fā)展的態(tài)勢。

 
 
  七十九                       七十九
天之道,                     天地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
酉張弓者也,                 不就象制作彎弓一樣的嗎,
高者印之,                   弓體高的就把它壓低,
下者舉之,                   弓體低的就把它向上調(diào)高,
有余者損之,                 弓弦長的就把它截短些,
不足者補之。                 弓弦短的就把它補長一些。
故天之道,                   所以天地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
損有余而益不足;             是減少有余的而去彌補不足的;
人之道則不然,               人類社會運行的規(guī)律就不是這樣,
損不足而奉有余。             總是剝奪不足的而去供奉給有余的。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 誰能夠把有余的拿出來像天地自然運
                                 行的規(guī)律一樣去供奉給不足的呢?
唯有道者乎?                 不正是那些有道德的人嗎?
是以圣人為而弗有,            所以圣人順應(yīng)自然去做為而不占有,
成功而弗居也,               功成業(yè)就而不去占據(jù)啊,
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像這樣的是他不想表現(xiàn)自己的賢能啊。


    八十                         八十
天下莫柔弱於水,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       然而沖激堅硬的東西無往而不克卻
                                 沒有勝過水的,
以其無以易之也。             因為它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的呀。
水之勝剛也,                  水能勝過剛,
弱之勝強也,                 弱能勝過強,
天下莫弗知也,               這個道理天下人沒有不知曉的,
而莫之能行也。               然而卻沒有人能去這樣做。
故圣人之言云,曰:           因此圣人的話,這樣說到:
受邦之詬,                   能承受國家遭受的恥辱,
是謂社稷之主;               這才配作國家的領(lǐng)導(dǎo);
受邦之不祥,                 能承受國家遭受的禍殃,
是謂天下之王。               這才夠資格做天下的君王。
正言若反。                   正話就好象與實際事實相反。


 
 八十一                      八十一
和大怨 ,                   和解深重的怨恨,
必有余怨,                  必然留有殘余的怨恨,
焉可以為善?                這怎么可以算是做善事呢?
是以圣人執(zhí)右介而不以責(zé)于人。因此圣人雖然保存著借據(jù)(重視彼此之
                                間的契約),而并不用它索取于人。
故有德司介,                所以有德的人通過契約明確彼此之間的
                                責(zé)任以防結(jié)怨,
無德司徹。                  無德的人只會拿著契約挑剔責(zé)備他人、
                                倚仗權(quán)力窮搜厚斂。
夫天道無親,                天道(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對誰都沒有
                                偏愛,
恒與善人。                  卻永遠(yuǎn)伴隨著善于運用它的人(有德
                                的人)。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尚未簽到

5

主題

18

帖子

854

積分

浪花

Rank: 2Rank: 2

積分
854
14#
發(fā)表時間 2012-9-2 14:26
回復(fù)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游客
登錄后可快速發(fā)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北閣地攤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機版|黑板報|小橋流水 ( 粵ICP備2022111527號) (粵工商備44510000001580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44510202000028號)  

GMT+8, 2025-7-13 05:23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復(fù)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