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行.jpg (87.22 KB, 下載次數(shù): 254)
下載附件
2019-7-25 14:54 上傳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金剛經(jīng)共三十二經(jīng)分
法會因由分(01)善現(xiàn)啟請分(02)
大乘正宗分(03)妙行無住分(04)
如理實見分(05)正信希有分(06)
無得無說分(07)依法出生分(08)
一相無相分(09)莊嚴(yán)凈土分(10)
無為福勝分(11)尊重正教分(12)
如法受持分(13)離相寂滅分(14)
持經(jīng)功德分(15)能凈業(yè)障分(16)
究竟無我分(17)一體同觀分(18)
法界通化分(19)離色離相分(20)
非說所說分(21)無法可得分(22)
凈心行善分(23)福智無比分(24)
化無所化分(25)法身非相分(26)
無斷無滅分(27)不受不貪分(28)
威儀寂靜分(29)一合理相分(30)
知見不生分(31)應(yīng)化非真分(32)
世壽一百零三歲的夢參老和尚持金剛經(jīng)數(shù)十年,這位講華嚴(yán)弘地藏的夢參老人,曾經(jīng)四位師父的侍者,慈舟法師、倓虛法師、弘一法師和虛云老和尚,這樣講說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是救命真經(jīng)”。
與夢參老和尚共同宗門的宣化上人,同是虛云老和尚的門下,后來到西方(美國)弘法,這樣講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就是金剛心,就是這個心,就是這個這個,不再比喻,不用比喻”,這樣直截了當(dāng)?shù)闹v法,唯有禪宗,直下承擔(dān),傳印心法,深入心慧。
我們說宗門,特指說禪宗,說宗下,指說“佛教”,然后再說“教下”,就是諸宗,顯宗密宗八大宗,再記別就是“教外”說法,教外就是教與非教,諸別教,或非教但諸教別,比如信仰、思想、觀念,思想比如哲學(xué)、科學(xué),非思想的比如行動、行為,這樣種種,但說“教外”,這就有通宗通教通別的說法。佛祖拈花微笑,言法教外別傳,萬法始?xì)w一味,離言實相無相。這個無相,即指般若實相,不假方便即此方便,名之無相法,正是“般若波羅蜜”的大意。
經(jīng)者(蓋修多羅義、了義、佛法、佛經(jīng)),說我們隨經(jīng)所緣而行(蓋貫穿義、菩薩義、菩薩法)而得見一切事的根本(心、實相,如來義),而有了最根本并最全面的覺智,這里說覺智,約有四種,即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象這樣四種智也叫種智,因為自證照了正覺性平等覺性的本來(實相),到達(dá)佛地彼岸的義趣,這樣,就是成佛之義,就叫作佛。由于教法別異,有即心成佛、即身成佛、即生成佛之諸了義趣。
古時大德講經(jīng),或有道場,由祈請佛法的施主以高座請法的緣故,法師始上座,而敷演經(jīng)義諸法,都是現(xiàn)場說法,或有門人記錄下來,印成流通所看到的法寶,不請就是圖書印刷一堆,請就是請法寶,佛法由是心法的緣故。象這種有講義,也都應(yīng)該在一心道場圓成才能用其他方式表示法要,如何把心所印驗講出來,這樣由講義列示,還可象上面加注括號或備注,還可以表格、圖示、引用等法,就是方便,這樣作諸佛事,再分享與諸有緣。古先人比如印度行者,用樹葉或簡陋的記材記載下來,或在皮面作記號作法,早前出家和尚頂上有記號,就好象身份印。密法叫做作密、修密、行密。密,就是作事,作法這個事。我們初時接觸佛學(xué),不明白這些名號叫法(名法相,法法名),心會非常急取(于法),但凡用這個忍耐心對待這個心而得心所安忍,即得一法行門。
金剛,喻心性的本來面貌,金剛鉆石般的心性,我們對我們的事業(yè),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生命的想法,我們何其堅持,并作堅固,具這種性,而有顯見。
金,光明,發(fā)明性,如金品性相色發(fā)明
如其性如是法相,無始遍照知。
剛,堅固,不動性,如琉璃河無能阻斷
如其性如是法相,無始無能壞。
經(jīng)名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但古來大德對金剛經(jīng)經(jīng)名都是以自證智量對經(jīng)名以無比贊嘆,而稱為釋經(jīng)名,這就是禪智的顯示,因為證見實相豈能止于文字語言所表,但無不稱嘆經(jīng)名如來。
般若波羅蜜:透過這二種法相印悟本性,即是成自覺者,悉知一切法緣起(光明身),示現(xiàn)本分廣大覺,隨得實相般若者(佛地四智)。釋迦佛于菩提樹下,夜睹啟明星證成無上正等正覺,佛經(jīng)用這樣的法相指說這個大徹大悟(就是徹底,禪宗說打破黑漆漆桶底,打破無始癡暗),說覺悟一切法,而示現(xiàn)正等覺:
金剛為身,琉璃為干。
傳承佛法(心法,覺法,覺性智慧),蓋說有化儀化法,始有安立名言法相方便引領(lǐng)喻指漸教通圓,這就是值諸佛事的緣故(所謂因緣大事),否則,無法可傳無相法(如來大覺印與誰,經(jīng)曰:如來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以金剛鉆石來指示一切法與法性共,來得更深入印象(記),就象吾人以鉆石示愛,有殊別意義其中,非鉆石就是鉆石,非愛就是愛。有人說佛法也是世間法,是嗎?經(jīng)曰,所謂佛法,即非佛法。六祖如此教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若兔角有可得,即生死有可得(能消滅,了生死,福)
若兔角不可得,則生死不可得(能決定,脫生死,慧)
這是為什么夢參老人贊嘆:金剛經(jīng)是救命真經(jīng)。
|
|